仙居吳氏始祖全智公自遂昌遷居下礫(今仙居田市鎮(zhèn)吳橋村),從此子孫繁衍生息在括蒼山、永安溪之間,自后唐光化以至于今,千有余年。十世祖諱渭卜居厚仁,次子椿再移高遷,為高遷吳氏祖。吳氏族人由下礫而高遷,“爰得我所”,辛勤耕耘…
高遷的建村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淳熙年間(1174-1189年)。那時,安化知縣吳栝和他的弟弟從事郎吳椿從下礫徙居高遷,分別為高遷村東宅和西宅的始祖。吳栝和吳椿是吳全智十一世孫,在族譜上的世系屬仙居吳氏下宅。因此,高遷吳氏的故事,不得不從仙居吳氏講起。
仙居吳氏的始祖吳全智,字詰士,進士及第,官至后梁銀青光祿大夫,世居麗水遂昌。唐昭宗光化二年(899年),吳全智徙居仙居下礫,成為仙居吳氏的始祖?;蛟S正是因為始祖吳全智擁有較高的文化地位和高度的文化自覺,仙居吳氏家風特重文教,形成了“甲第相承,簪纓相繼”的家族傳統(tǒng)。在這種傳統(tǒng)中,科舉出仕與文化傳承互為表里,共同維護著仙居吳氏的門第。
高遷的建村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淳熙年間(1174-高遷位于仙居縣白塔盆地南部,距縣城20公里。自然地理區(qū)位為北緯28.5-29度、東經(jīng)120-121度之間,屬亞熱帶季風氣候,雨量充沛,森林覆蓋率接近80%。地形地貌以邱陵為主,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稱。高遷的基本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。大盤山自西南向東北延伸,構(gòu)成了白塔盆地的西北緣。大盤山的最高峰青梅尖海拔1314米,有利于阻擋來自西北的冷空氣。西南鄰高遷溪(又名白水溪)和永安溪,南面對面以天姥山為中心的神仙居景區(qū)。白塔盆地山環(huán)水繞,為高遷的農(nóng)業(yè)文明發(fā)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態(tài)條件。
高遷的民居建筑,不僅具有供人居住的功能,也承載著人們的精神信仰。參差錯落的民居建筑,不僅是當?shù)鼐用竦淖怨乓詠淼纳羁臻g,也是他們代代相傳的信仰空間。